新闻资讯
News
央广网兴安11月8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见习记者刘欣荣 通讯员邓琳 张干)为不断夯实广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基础,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内蒙古兴安盟紧紧围绕实现“两个高于”目标,重点通过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带动、发展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开展牲畜品种改良、促进务工就业等“六项举措”,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确保农牧民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兴安盟结合自己主导产业基础和乡土特色,引导农牧民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各旗县市把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持续增加收入来源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带动,着力消灭庭院经济空白户和闲置户,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嘎查村整村推进庭院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2023年,兴安盟通过实施庭院经济覆盖农牧户47474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4738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兴安盟将按照特色化方向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力争农村牧区低收入人群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
兴安盟充分的发挥地处经济林发展优生带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重点支持各地通过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带有特殊的比例脱贫户、监测户参与),按照林权不变原则承包实施低产林改造、经济林栽植、林下经济培育等以工代赈项目,大力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大扁杏嫁接、榛子树、文冠果、五角枫栽植等成功模式。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按照集体资产的管理要求可将部分或全部经营权分配给所有村民,鼓励将经营权落实到地块,分配给村民,让村民自行管理。各旗县市逐步探索出“政府主导、村级实施,树随人走、产权不变,谁造谁管、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实现了农牧民、产权人、村集体三方受益。
引导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牧户通过吸纳就业、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市场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支持。原则上,给予经营主体政策支持以配套生产必需固定资产(厂房、设施、设备等)等项目为主,项目建设完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市场主体能够履行联农带农责任前提下可无偿使用。项目实施前,村集体要和市场主体签定联农带农协议,确定具体联农带农方式、有关标准、预期绩效(原则上联农带农的综合效益不能低于投入资金规模的10%)、担保方式、验收方式和未达绩效要求处理方案等必要内容。2023年,兴安盟已扶持72家市场主体带动项目,共带动农牧户11398户(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7274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4年,兴安盟将扶持更多农牧业小型市场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鼓励嘎查村采取领办合作社或投入机械设备入股现有合作社的方式组建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机构,对嘎查村内因丧失劳动能力常年将土地低价外包的农牧户提供代耕代种服务,合作社按照市场行情报价收取服务费用,产品营销售卖利润全部归农户所有且可以为参与社会化服务的农牧户给予差异化补贴政策,推动农户收入由财产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稳步提高农牧户收入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嘎查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整村推进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实现农牧户与嘎查村集体经济双赢目标。牲畜托管代养也可参照实施。
2023年,突泉县被确立为内蒙古自治区级“代耕代管代收”社会化服务模式试点。通过合作社带动把农户的耕地集中起来,充分的发挥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通过集中种植、科学管理、统一经营,实现规模化种植,提供耕、种、防、收、管、售“一条龙”服务。既节省本金,又提高粮食产量,彻底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让农民当起“甩手掌柜”。目前,突泉县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55万亩,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6.8万亩,托管服务组织数量达380家。这种“我种地,你收粮”的“代耕代种代收”社会化服务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引擎”。
通过扶持品种改良社会化服务主体,对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优质种公牛引进等方式来进行品种改良的农牧户给予差异化的补贴政策,优先保障脱贫户、监测户牲畜改良,坚持示范先行、逐步推开,效益性为主、差异化扶持,品种改良为主、技能培训为辅原则,全力支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农牧户”模式推进全盟牲畜改良进度。2023年,通过扶持30家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牲畜品种改良服务,培育成熟牲畜品种改良员45人,已改良成功肉牛2.2万头,惠及养殖户3408户,已改良成功肉羊1.6万只,惠及养殖户1579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4年,兴安盟将按照“公司+示范户+养殖户”的思路推进牲畜品种改良项目,逐步带动更多养殖户发展品种改良和舍饲圈养养殖模式,提高牲畜养殖效益,防止草原超载过牧。
兴安盟持续加大稳岗就业扶持力度,支持就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吸纳本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近就业,支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通过各类招聘会、兴安零工市场等途径实现自主择业,对就业帮扶主体提供就业岗位达到少数的给予一定稳岗补贴,对实现就地就近、跨盟(市)、跨省(区)务工就业,就业时间累计达到3个月以上且可提供相关证明的给予一定务工补贴(不包含公益性岗位人员)。
2023年以来,兴安盟通过深入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加大企业稳岗补贴政策落实等方式持续加大稳岗就业扶持力度,支持就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吸纳本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业,为农牧民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兴安盟53家帮扶企业、7家开工就业帮扶车间已提供就业岗位1.52万个。2024年,兴安盟将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要求推进务工就业,着力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开发等方式提升就业质量和数量,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